月相的變化
月相的變化
AlephTav-逾越節筵席
月相變化的原因來自於月球不斷繞地球公轉的,月球,地球與太陽三者的角度位置會不斷發生變化,規律如下 :
月相變化規律可以大致總結為:在一個陰曆月裡,初一那天月亮和太陽同升同落,稱為新月。然後,月亮每天的升起時間比前一天晚大約50分鐘,月相先由少變多(盈),稱為上弦月,然後到達滿月,過了滿月後再由多變少(虧),稱為下弦月。
月球的自轉被地球的引力潮汐鎖定,因此,大部分相同的月球面面向地球,根據月球在其軌道上的位置,這一近側有不同方式的陽光照射。因此,陽光照射的部分可以變化從0%(新月時)到100%(滿月時)不等。我們所看到的月亮的輪廓是亮半球和暗半球之間的邊界。
四個“中間”月相中的每一個都在7.4天左右,但由於月球軌道的橢圓形狀會有略微不同。除了一些靠近月球兩極的隕石坑,比如鞋匠,月球的所有部分都會看到大約14.77天的日光,然後是14.77天的“夜晚”。 (月球面向地球的一面有時被稱為“月球的黑暗面”,儘管這是一個誤稱。)
在西方文化中,月亮的四個主要階段是新月、第一季度、滿月和第三季度(也稱為最後一季度)。這是月球的黃道經度和太陽的黃道經度分別相差0°、90°、180°和270°的情況。從地球上的不同點看,每一個相位出現的時間略有不同。在主相間隔期間,月球的表面形狀要么是新月形,要么是凸出的。
這些形狀,並且顯示出這些形狀的時期,稱作一個月的中間階段和最後四分之一,平均7.38天。然而,它們的持續時間略有不同,因為月球的軌道相當橢圓,所以衛星的軌道速度不是恆定的。當月亮的表觀形狀變厚,從新月到滿月,當形狀變薄時,是中間相。